最近  我正在看劉墉所寫的一本書  叫做"肯定自己"

書中有一篇"哈佛夢想"  徹底的讓我對哈佛也產生了極大的憧憬

接下來就分享一些書中的內容

1. 某某人他的高中成績並不很好  但經過口試卻被哈佛錄取了  當時的口試官說

    "我們重視的不是你已經裝了多少  而是未來能裝多少!"

    這句話使我對哈佛感到無比的崇拜!  於是我常常假想  說不定我這種成績 

    這樣的大學  有一天也許能夠擠進哈佛的研究所


2. 報上登  哈佛大學銳意革新課程  要求每個畢業生  都要精通寫作  數學和電腦

   他們認為這是大學生的基本訓練  不能靈活的使用這三者  就難以在未來世界

   成為第一等人   又說  哈佛認為大學教育  "不是培養一批會死記的書呆子  
  
   而是指導學生怎樣在不同的領域做深入的研究"

   以前的勞力社會  也許只要會一項專業才能  就可以很吃香  但是現在

   一個人不只要有一項專業技能  還要動腦  靈活運用才行! 


3. 哈佛說他們要的是"國際人"  也就是有國際的前瞻性  而不只是狹隘在本科裡的人

   本科修得再好  沒有世界觀與人文素養  還是不夠

   這個就相當的重要  具有"國際觀"  常常長輩都會說  以後你們的競爭對手 

   就不只是限在台灣  而是對岸  但我更覺得  除了我之外  其他人都是我的對手

   小時後  爸爸總說  小學就只是我們這附近的小孩一起競爭  國中就是一個鄉鎮

   高中就是我們的這一個縣市裡的一個競爭  小孩子無時無刻都在競爭  競爭  競爭

   小時候比的是成績和排名  長大後比的是職業和薪水  這也未免太狹隘了

   具有國際觀  我認為就是要了解世界各國的地理與歷史  並了解他們的國家現況

   增加自己的視野  而不是只侷限在  自己平常處的環境中  絲毫不關心其他人

  

4. 雖然校友都說那裏有天下最難吃的伙食  但是也講  最吸引人的不是教授  而是學生

   不是校園  而是氣氛  半夜還有人在校園演奏和街頭舞蹈  走在那兒  簡直就像到了

   紐約的蘇荷區  每個人都那麼不同!

   哈佛已經培育了多位的美國總統  以及在其他領域都有很多都是從哈佛畢業的校友
  
   哈佛的每個人將來的成就  都是令人期待的  每個人都像是精英 

   以後都會有非凡的成就  每個人就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但是我也不能放棄啊

   雖然我讀的大學並不是名校  也不是多會念書或是課外活動搞得很多的人

   我還是我  將來的我會怎麼樣  我不知道  但是我會更激勵我自己


5.我們要的是不同!  不是相同!  死板教育下的產物是一個樣子  但是哈佛讓學生

   自由發展  成為他自己的樣子!

   死板教育  不就正是在說台灣的教育嗎  台灣學生就是上課時安安靜靜的聽老師講課

   下課是一片打鬧  在國外  學生總是很熱情的在課堂中發問  絲毫不會害羞

   曾經我就聽過  國外的小學生與國內的小學生比的話  其實台灣小學生的實力

   一定比贏國外  但是上大學後  我們的資質卻比別人略遜許多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教育一直都是填鴨式的教育  老師說什麼  我們就接收什麼

   但是國外是他們會靈活運用  不懂就問  而且把學習視為是一種很快樂的

   不像台灣的小孩  放學後往補習班跑  還要去補亂七八糟的才藝

   當台灣的小孩還真累啊  還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嗎?

 

以上紅字部分節錄自劉墉的肯定自己一書  很好看喔


韓劇有一部叫做  愛在哈佛  由金泰熙和金來元主演  剛開始  以哈佛大學的學校為背景

劇中有一些哈佛大學校園的景觀  真希望哪一天可以去朝聖一下

徜徉在哈佛大學裡的校園  享受那人文氣息的氣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 Y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